u8国际,u8国际官方网站,u8国际网站最新,u8国际网站,u8国际网址,u8国际链接
截至2025年初,有关智驾概念的争议仍比较大,有些人士认为“智驾”一词更偏营销概念,因为“智”的延展与想象空间太大了,很容易脱节于技术范畴,非常不严谨。如回归技术层面,目前的智驾主要涵盖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等具体功能。上述功能在过去都有部分普及,目前的智驾概念谈不上颠覆,更像优化与整合。技术路线之争更凸显,如感知层面,有些主张激光雷达,强调中国道路复杂等,有些主张摄像头,强调实用型等。在决策、控制等环节,也有不少具体的技术路线之争;
虽然有技术成熟度和技术路线等的争论,但无论哪种方案,最后都会强调如何提升了用户体验,诸如更安全、更舒适等。腾易研究院主要研究用户,没能力参与技术路线之争,也没资格评价技术成熟度,我们对智驾的定义重点落在有关用户体验的安全、舒适与便利三大关键词。虽然“智驾”一词有些修饰成分,但其已生米煮成熟饭成了网红词,本报告为了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选择妥协,沿用“智驾”一词,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的智驾主要指辅助驾驶(含高阶辅助驾驶)。权衡利弊后,我们将智驾诉求定义为用户在购车过程中对基于高精传感器、算法、算力等软硬件实现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的驾驶诉求;
中国的“智驾消费浪潮”主要兴起于近五六年,2020年特斯拉的正式国产,快速点燃了中国用户的智驾消费激情,之后华为系、小鹏、蔚来、理想等新锐车企前赴后继,共同掀起了中国车市的“智驾消费浪潮”。2020-2024年,中国购车用户的智驾诉求由不足10%快速逼近40%,中国车市快速成为全球领域推广智驾的最大沃土。理论上,2025-2026年那些做了大量前期铺垫的智驾型车企,将在中国车市迎来“智驾消费浪潮”的黄金收割季,但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比亚迪,其于2025年初强势发布“全民智驾攻势”;
2025年之前,“智驾消费浪潮”的快速兴起与比亚迪的强势崛起,几乎是两条平行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于2018年就强调,比亚迪的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才是智能化。近几年,华为系等好多智驾型车企,几乎都把比亚迪排除在核心竞品的名单之外。2025年2月10日,智驾与比亚迪崛起两条线突然交织到了一起,比亚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全民智驾攻势”,一口气推出了21款比亚迪品牌的智驾版车型,其中售价最低的海鸥智驾版,不足8万元。“目前行业搭载智驾的车型动辄20万元以上,智驾几乎等于高价,2024年国内70%销量集中2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用户没有机会接触到智驾,当年已售车辆中只有10%有高阶智驾。”王传福进一步指出:“普及智驾最大的障碍就是高昂的价格,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所以比亚迪要做全民智驾。”
与其说2025年初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被逼出来的。2024年中国车市的整体智驾诉求快速接近40%,即100个购车用户就有近40个非常关注智驾,“智驾消费浪潮”初步成型,如前期车企能占领用户的智驾消费心智,后期自然会获得更好发展。2024年比亚迪、方程豹、腾势的智驾诉求均不在TOP20,说明比亚迪并未占领用户的智驾消费心智,2025-2027年,如中国用户的智驾诉求进一步提升,且比亚迪的智驾卖点持续不突出,保不齐比亚迪的国内销量会出现巨动,甚至断崖式下滑。2025年初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不早也不晚,刚好赶上了智驾消费即将爆发的关键节点;
蔚来、特斯拉与小鹏的购车用户也有强烈的智驾诉求,携手小米汽车位列TOP4,其中小鹏M03是促成比亚迪加速发动“全民智驾攻势”的关键因素。2024年8月27日,小鹏M03正式上市,定价11.98-15.58万元,主打年轻用户,号称20万以内唯一具备高阶智驾能力的产品。小鹏M03上市即爆款,9月终端销量突破万辆,12月突破1.6万辆,就像一把钢刀直接插入比亚迪的肋部,严重危及秦L、海豹06等主力产品的走势。理论上小鹏M03的智驾下沉的示范举措,不仅会挑战比亚迪,也会挑战吉利、长安、大众、丰田等主流车企,但第一时间快速做出调整与强势应对的只是比亚迪。该事件有必要引起相关车企对自身危机预判与应对机制的反思与优化;
2025年初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极有可能掀起中国车市智驾布局的新节奏:2024年比亚迪集团的在华市占率飙升至15.51%,超越了一直引领中国车市的大众集团,并大幅领先于吉利集团、丰田集团等劲敌。一旦拥有如此高的市占率,车企的多数举措都会形成连锁效应,更何况还是如此敏感如此重要的智驾举措;2021-2024年,比亚迪的三轮大规模降价促销,不仅大幅提升了自身销量,而且让竞品对比亚迪的价格战闻风丧胆,2025年初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的核心卖点是增配不加价,约等于变现降价促销,同样会让竞品胆战心惊;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的核心举措是标配与普及,把智驾的主战场由20万元以上的高价区,拉进20万以内的主流价区,甚至低价区,把少数车企参与的战争,直接变成多数车企参与的战争;智驾是近几年中国车市最火的一个词,不管车企参不参与,反正每家车企都得高度关注,比亚迪直接从最火热的智驾切入,不管车企关不关注,反正都得参与……
如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强大的配件整合能力和不错的企业收益,车企大体会跟进比亚迪的智驾攻势。2025年2月至3月初,吉利、长安、长城等中国主流品牌,更倾向于跟进比亚迪的智驾攻势,3月3日吉利发布智驾方案——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共5大层级智驾方案,但大规模搭载也得到下半年。应对非常及时的吉利只能如此,何况其它车企。大众、别克、本田等决策效率滞后、本土研发薄弱与供应链既得利益难以撼动的海外车企,大体只能以再次降价促销之壮士断臂的举措予以应对。2025年2月28日,上汽通用别克君威再次推出“一口价”,25T超享版10.69万元、28T纵享版12.39万元,较指导价格降幅30%以上
面对长期应对的课题,按照中国车市的过往经验,不少车企会选择全面对标,该策略效率高、针对性强,关键是车企高层用不着死太多的脑细胞。但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体系、电池优势、以及王传福本人的领导力等不少关键竞争要素,是多数竞品无法对标和复制的。2024下半年小鹏M03的智驾下探,只有王传福等极少数主流车企高层在第一时间嗅到了危机,多数竞品的高层完全没有感觉。另外,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与自身庞大的规模优势密切相关且相辅相成,如竞品没有一定的体量或规模,即便跟进,也不可能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还有一点非常关键,比亚迪全民智驾攻势的来势汹汹,不仅会掩藏自身智驾攻势的短板,而且会让竞品陷入疲于应付的困境,错失有效应对的黄金时间;
腾易研究院主要研究用户,我们假设智驾一定会存在用户偏好的差异,如车企仅是狂轰滥炸式发动智驾攻势,未必能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按目前策略推进智驾攻势,比亚迪售价越低的车型,只能配备性能越差的智驾系统。但实际是否存在“买低价海豚、海鸥等的用户并非因收入低,而是该产品刚好满足代步需求”的现象?如果存在,选购海豚、海鸥等低价车的部分用户,是否有购买更高级智驾系统的能力?如果有,比亚迪目前的智驾攻势,是否就白白错失了代步车型提升附加值的新机遇?以及竞品的吉利星愿、埃安UT等代步车是否意识到了该问题,能否抓住新机遇?
截至2025年初,聚焦高端车市和高收入用户的华为,在智驾方面仍有先发优势。2024年中国车市智驾诉求最突出的是富豪用户,高达52.83%,智驾约等于富豪车市的标配,2024年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问界M9成为中国富豪车市最走量的产品。中产用户的智驾诉求42.89%,也不算低,智驾约等于中产车市的重要配置,2024年四季度开始,以中产用户为主的搭载华为智驾的智界R7渐入佳境。工薪用户的智驾诉求低了不少,仅为34.74%,车企提供选配方案可能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成本优势,华为应警惕智驾下探;
目前比亚迪品牌的用户仍以工薪家庭为主,2023年的工薪占比超过60%。对比亚迪的主力用户而言,如果智驾是增配不加价,有总比没有好,用户也可以笑纳。如果没有智驾,但可以优惠5千或1万元,甚至更多,不少用户可能会选择优惠。如果比亚迪没有这样的优惠,潜在用户可能就会选择有更多价格优惠的竞品车型。一旦“全民智驾攻势”的效果不太明显,以及核心竞品纷纷降价促销,比亚迪的智驾版也有可能降价促销,届时的核心举措就不是增配不加价,而是又增配又降价;
2025年初比亚迪快速发动“全民智驾攻势”,且以普及的名义聚焦20万元以内价区,堪称扬长避短的明智之举。余承东只是调皮了点,非得把王传福的心里话说出来,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华为系、理想、BBA等高端品牌更得心领神会,积极做好自己的智驾,如没普及的抓紧普及,没价格优势的赶紧优化定价。一旦比亚迪完成C方案的普及,构建起规模优势,势必会赋能B方案和A方案,优化所搭载高端车型的价格体系,届时高端竞品再想“亡羊补牢”,可能就没机会了;
除了收入,从年龄看,比亚迪发动“全民智驾攻势”的土壤不是太肥沃。中国车市青年用户的智驾诉求最强烈,2024年接近42%,但比亚迪的青年用户占比并不突出,2023年仅为40%,如排除女性青年,比亚迪在青年车市的表现更是乏善可陈,截至2025年初,比亚迪为男性青年量身打造的海豹EV与海豹06GT两款产品,都算不上比亚迪的走量车型。比亚迪本轮的智驾攻势,也没有针对海豹EV、海豹06GT等年轻化产品进行特殊优化;
深蓝、名爵、本田、领克等不少品牌的年轻化调性与青年占比都比较突出,理论上上述品牌更适合发动智驾攻势。其中条件最充分的当属深蓝与领克,其母公司长安与吉利都制定了普及智驾的顶层战略,只是目前的重担先落在了启源和银河之走量型品牌上,日后如能意识到青年智驾诉求更强烈之新机遇,战略优化相对容易。目前上汽智驾布局的重点,是基于飞凡引进华为的智驾系统,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味。从用户角度分析,年轻化调性突出的名爵,倒反更适合承担起上汽实践智驾战略的重任。年轻化同样突出的本田和马自达有点可惜,理论上智驾有利于两者改善在中国车市的市场表现,但由于本土研发落后,两者想升级智驾并非易事;
比亚迪的本轮智驾攻势,有利于比亚迪夯实海豚、海鸥、元UP和元PLUS等以女性为主的代步小电动的市场领导地位。如能进一步优化智驾攻势,还会提升海豚、海鸥、元UP和元PLUS等的含金量,因为部分选购比亚迪小电动的用户,并非因为收入低才买了低价的代步车,而是该产品更好满足了代步需求,其实他们也有能力消费得更有技术含量售价更高的代步产品。Smart、欧拉等竞品如能积极装配高阶智驾,或许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销量与收益;
2020-2024年,虽然中国车市的智驾诉求快速提升并逼近40%,但仍落后于品牌、价格、能耗、安全等主流卖点,其类似于动力,还是以细分用户为主,其中高收入用户、青年与女性的智驾诉求更突出。再加比亚迪的用户偏主流,且聚焦智驾诉求更低的男性中年工薪家庭用户,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想力挽狂澜,恐怕有些牵强,但可以持续施压大众、丰田、日产、长安、吉利、奇瑞等硬刚型竞品。上述车企的智驾卖点同样不突出,甚至不如比亚迪,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主打增配不加价,对用户而言,有总比没有好。另外,大众、丰田、长安等目前比亚迪的硬刚型竞品,仍有不少市场销量,给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创造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2025年初比亚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全民智驾攻势”,让广大竞品猝不及防。基于增配不加价、15%高市占率等,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攻势”将快速掀起中国车市智驾布局的新节奏,竞品面临跟进与降价之两难抉择。为避免盲目跟风,面对“如何审视比亚迪智驾攻势”的课题,腾易研究院先探究智驾背后的用户再提炼优化与应对之策:从收入看,高收入用户智驾诉求强烈,但比亚迪仍以工薪为主,华为系、理想、BBA等高端品牌关键要做好自己;从年龄看,青年智驾诉求强烈,但比亚迪的销量重心并非青年,领克、深蓝、名爵等年轻型品牌更应积极挖掘智驾潜力;从性别看,女性智驾诉求强烈,虽然比亚迪也是受益者,但小米、特斯拉、BBA等仍有以智驾挖掘优质女性车市的先机优势……
综合看,比亚迪本轮“智驾攻势”的核心竞品仍为大众、丰田、长安、吉利等主流车企,意在加速蚕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完成普及与构建起规模优势的第一轮智驾攻势,将为比亚迪基于细分车市发动更有含金量的第二轮智驾攻势,打下坚实基础。期间,如中小型中国品牌无法有效应对,比亚迪的智驾攻势将成为中国品牌的新分水岭,如大众、日产、本田、BBA等海外品牌仍旧无法高效应对,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比亚迪的智驾攻势也会成为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的新拐点,智能将正式成为中国品牌的新DNA,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车市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HASHKFK